硅沙鱼菜共生由美国的教授马可.麦克莫垂(Mark McMurtry)做了大量开创、测试、推广、优化等工作,但没想到在传递的过程中被人给传走样了,变成了今天到处可见的用陶砾(也叫发泡炼石)取代沙子,且使用虹吸钟24小时不停换水的鱼菜共生,以致起初更简单好用的 iAVS(Integrated Aqua-Vegeculture System)被大多数搞鱼菜共生的人给淡忘了,实属一大遗憾。实话实说,诸如此类的人生遗憾,数不胜数!
简单来说,硅沙鱼菜共生系统共由两大部分组成:沙床和鱼池。
沙床采用0.4到1.5毫米的石英沙(指其中的沙子主要是抗风化和抗析出的二氧化硅,而不是参杂有大量可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分解的硅酸盐、碳酸盐、硫酸盐等)。具体的检测方法是,将沙子放入少量的醋酸溶液中,如果产生气泡,说明其中含有较多在酸性环境中可析出的碳酸盐。
沙床可用各种方法建,只要纵向有1比50的倾角,里面用防水布衬里,便于水在沙床较低的那一端流出。水的出口用过不锈钢网堵住,然后用鹅卵石覆盖,最后才填装颗粒大小适中的沙子(一般的建筑沙可能太细)。
为了便于鱼的粪便在鱼池里聚集,建议鱼池的底部有比较大的斜度,以便用放在最低处的水泵将鱼的粪便同水一起打出。为此,在沙床的表面需要有垄和垄沟,将苗(特别是结果实的黄瓜、青椒、西红柿等)种在垄上,让鱼水沿着垄沟流动,将鱼的粪便散开,留在沙子表面,便于让喜欢湿度、氨、氧气的硝化菌在其上大量繁殖,将其中的氨水(NH4+)转化为硝酸根(NO3-),即我们熟知的氮肥。对于绿叶蔬菜,可以考虑用小垄沟。
整个系统用一个水泵和一个定时器,就可做到全自动运行。在白天(比如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)每两个小时启动水泵一次,每次只需10分钟(以此选用合适的水泵流量,使得在10分钟内排出的水量是鱼池的2/3或3/4)。到了晚上,可设置彻底关闭打水系统,让菜和鱼都可休养生息(为此最后一次喂鱼在下午3点之前)。下面是硅沙鱼菜共生的实体照片:
如果是在一块平地上做,不需要任何好的土壤(因为这是无土栽培),只需要挖出大致三分之一的区域做鱼池,三分之二的地方做沙床,只要鱼池比沙床低,沙床向着鱼池那边有一点倾角就可以了:
如果你是第一次做硅沙鱼菜共生,那么,建议不要一次做大,而是像如下那样,先做的小的积累经验:
等你对此的运作娴熟了之后,你就可以轻松宽展其规模,那么到那时,下面的规划图就可以帮助你了:
本人对此系统已经学习好几年了,深深惊奇其简洁和实用,但愿你也喜欢!